跳到主要內容

獻給老物控、雜貨迷的「門司港」懷舊特區散策

120年前,北九州的「門司港」被指定為國際貿易港,自此港邊船隻來往不息,街上商社、洋行林立,宛如十里洋場般喧囂一時。如今雖然繁華已過,但受到海外文化影響而生的建築與文化,至今依舊烙印於此。
重返大正浪漫的美好時代
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推行西化運動,積極發展海外貿易,位於九洲最北端的「門司港」也因地理位置的優勢,在明治22年(1889年)被指定為特別輸出港,而後隨著甲午戰爭(19841985)、日俄戰爭(19041905)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(19141918),成為運送軍需用品與物資,及連接歐洲、中國的重要國際港口。明治後期至昭和初期,「門司港」與神戶、橫濱並列為日本三大港,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(1945年)、山口縣與福岡縣的海底隧道完工(1958年),「門司港」的交通重要性才逐漸減弱,但曾因國際貿易港而繁榮的港都,至今依舊保留著許多歷史建築與遺跡,大正浪漫(大正ロマン)的獨特的風潮依然飄散於此。
明治45年(1912年)以赤煉瓦(紅磚)所建的「舊門司海關( 旧門司税関)」,直到昭和初期為止都作為徵收關稅的辦公大樓之用。後來內部因火災燒毀,外牆赤煉瓦(紅磚)卻則得以保留,如今一樓是大廳與展覽空間,二樓則作為瞭望台之用。
據說「門司港」最鼎盛時,一個月有200艘商船入港,而建於大正6年(1917)的「舊大阪商船大樓(旧大阪商船)」,一樓正是開往大陸航線船班的候車室,二樓則是辦公區,獨特的八角形塔頂,還曾作為燈塔使用。現在一樓是多功能廳,二樓是展示船舶模型、海洋圖等的相關資料館。
「舊門司港三井俱樂部(旧門司三井俱楽部)」是大企業三井物產公司於大正10年(1921)所建的,作為接待貴賓的住宿之用。採用歐洲傳統木造工法half timbering,將樑柱外露於牆面,內部裝潢則以幾何圖形的裝飾藝術(art deco)來裝潢。據說愛因斯坦夫婦來日訪問時(1922年)就是下榻於此。
北九州市立國際友好紀念圖書館(北九州市立国際友好記念図書館),是為了紀念與大連市締結姊妹市15週年的紀念建築物,仿照1902年(明治35年)俄羅斯建於大連的德式建築,一樓為餐廳,二樓收藏東南亞的書籍,三樓則是文獻資料展示館。

聽著特有的香蕉曲回顧歷史的足跡
洋溢著浪漫異國風情的門司港內,處處都是「香蕉」的身影,但這不是因為北九州產香蕉,而是自日治時代起,台灣所出產的香蕉就是經由門司港進入日本。從基隆港出港時還是綠色的香蕉,在經過長途運送後,有時一抵達港口就已經變熟轉黃,這時商人只得就地叫賣起來,而這邊賣邊唱的香蕉曲調(バナナの叩き売り),就成了門司港特有的傳統技藝。
唱詞會隨著叫賣者有所不同,但主要的內容大致都採用同一個故事原形:「讓我來為你們說說這香蕉的身世,他們來自於台灣阿里山山腳下,在台灣女孩細心照顧下逐漸成長,等到可採收時,就被送上小火車來到基隆港,再搭著貨船乘風破浪地抵達門司港,客官們看看這些黃澄澄的美味香蕉,快來買吧!」雖然如今香蕉不再是由門司港運送至日本,但這叫賣香蕉的曲調,依舊不定時地出現在門司港所舉辦的賣香蕉活動中。

影片中歌詞翻譯如下:
春天到了下起三月的春雨,櫻花也飄散於空中,
奧州仙台(東北)的伊達公為什麼會對香蕉一見鍾情呢?
就讓我們來聽聽香蕉的身世吧!
生長於台灣台中阿里山山腳下的香蕉,在台灣女孩細心照顧之下,逐漸成熟長大。雖然不是解救飢餓農民的俠盜國定忠治,但還是一串兩串的拔起,塞入雞籠內,坐上了五分車(小火車)搖搖晃晃地離開阿里山來到基隆港,接著從基隆港出海,日日夜夜越過了無數的波浪,歷經千辛萬苦後抵達門司港。
門司是九州的大都會,工人們嘿咻嘿咻地將香蕉貨搬入卸貨處,夏天時要以冰塊冷卻,冬天要以暖氣催熟,在80多度的高溫下香蕉也由綠轉黃,最後黃澄澄的香蕉一串串進入了市場,來喔!來喔!快來買

儘管門司港不再是香蕉集散地,但各式與香蕉有關的物品依舊活躍於門司港內。不僅有香蕉製的土產、甜點、飲品等,還有港口旁的人氣拍照景點「香蕉人像」以及可抽神籤的「香蕉神社」。誰說歷史就只能是過去式呢,門司港就讓歷史的軌跡翻轉成現在進行式。
黃香蕉是「愛與正義的使者」,黑香蕉則是「環保與節能的使者」,據說港口處還會不定時出現「真人版」的香蕉使者。

跟著懷舊風的腳步走入門司港
曾因為地理位置成為舶來品集散地的「門司港」,隨著交通優勢不再,逐漸失去光彩,直到近年(1995年)日本政府利用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轉型為「懷舊特區」,才讓門司港再次受到注目。
咖啡館、雜貨屋、古物店也紛紛進駐,從港口旁熱門的海峽廣場(海峡プラザ),到附近巷弄及周邊的老公寓內,處處都能看見風格小店的身影。像是門司港JR站對面全木造的「太陽新海運大樓(太陽新海運ビル)」,雖然建於1930年但建物內外至今都保存得相當完整,無論是刻有雕花的樓梯間、或是手動式的拉線窗戶等,都散飄懷舊的昭和風味,於是吸引了許多特色店家進駐,儼然成了小型的文創區。
此外,各類型的市集也定期在門司港登場,例如平均兩個月一次的「門司港。古物。古董市集(門司港 古物・骨董市)」,或春季秋季各舉辦一次的「grand-market」,以及一年一度的「海鷗市集(カモメ市」等,讓門司港變身為雜貨迷、老物控的必訪聖地。
120年後,北九州的「門司港」被視為「懷舊特區」,從此許多人特地前來,品嚐舊日的美好。

註①:大正時期(1912~1926),甲午戰爭、日俄戰爭、第一次世界大戰接連獲勝,使得日本晉升為與歐美國家齊頭的強國,同時也受到時19世紀以歐洲為中心的浪漫主義影響,開始提倡個人解放及新時代理念等,將這些接收而來的西洋文化醞釀發酵成一種獨特的風潮,展現在建築、美學、服裝和文化等之上,被統稱為「大正浪漫(大正ロマン)」

同場加映
雜貨迷,這樣遊阿蘇!(前篇)阿蘇神社、水基巡禮×雜貨屋etu
雜貨迷,這樣遊阿蘇!(後篇)舊洋裁女子學校的雜貨聚落、昭和懷舊品專賣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前進日本,必修潛規則-血型行不行

在台灣只要一聊到星座話題,瞬間人人都成了占星師,各有各的理論,七嘴八舌的好不熱鬧;但若將時空背景換成日本,這下子可能換來眾人的一臉迷茫,因為大部分的日本人,不但沒有基礎的星座概念,誇張一點的甚至連自己是什麼星座都搞不清楚。所以在日本要想炒熱現場氣氛拉近彼此距離,不能聊星座,而是要開啟「血型」話題,但前提是,你的血型可絕對不能是地雷血型,否則…… 據統計 在日本,約有40%的人曾遭遇過血型霸凌。 只不過是個血型,有這麼嚴重嗎? 關於血型與個性分析,內容上台灣與日本並沒有太大的差異,但兩國國民對於這些性格的接受度可就天南地北完全不同了。例如追求完美的A型,在台灣大多被視為「龜毛又難搞」,但這讓台灣人頭疼的血型,在日本卻是人氣排行榜的第一名;相反的,在台灣被視為隨和好相處的B型,到了日本卻成了最糟糕的血型。 在還不了解日本人的血型觀時,一直不懂為什麼每當說出自己是B型後,現場的空氣總會瞬間凝結個半秒鐘,接著眼前的日本人就會露出一副「原來你是這種人啊!」的詭異表情。直到許久之後,才知道在那結凍的半秒鐘,日本人內心所想的是「天呀!這種我行我素又不合群的人肯定很難相處……」。 而且日本人對於B型的偏見,可是已經達到「 血型霸凌(ブラハラ) 」 ① 的程度,據說有些企業甚至不願聘用B型人當員工,以致於日本勞委會(厚生勞働省)還得出面呼籲「血型與工作能力是完全沒有關係的」,並對於要求職者在履歷表填寫血型的企業進行關切。此外,這股血型風向還曾被用於選戰之中,日本總理麻生太郎在選舉時,曾公開在官網表示「自己的血型是A型,而對手小澤一郎則是B型」。 日本勞委會 ( 厚生勞働省) 還曾正式發表「 血型與性格的診斷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」的言論,可見血型罷凌的情況並非個案。 究竟是歷史的原罪,還是弱勢的悲哀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會如此討厭B型呢?原因則眾說紛紜,就歷史學派的說法而言,在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家制度下,人民必需嚴格遵守階級與分工制度,因此養成日本社會根深蒂固的群體意識,於是容易不守規矩又不合群的B型,在日本自然受到排擠。 就生物學派的角度來說,根據 衛生署血液中心 的統計,在日本A型人口最多,占比高達40%,而性格和A型南轅北徹的B型,則屬於弱勢族群只佔了20%,所以在守規矩又具團體性的A型社會中,討厭束縛且自我意識偏高的B型,當然很容易就被白眼看

「葉祥明阿蘇高原絵本美術館」走入繪本世界

從一場展覽開啟一段旅程 在歐美、日本等國「繪本」早被當作兒童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,也是親子間傳遞愛與情感的重要媒介。市面上有著跨越世代傳承的經典讀物,也有推陳出新的人氣新作 ……想 在這星光熠熠的童書插畫市場中,走出一條擁有自我風格的路絕非容易之事。 將視角拉到遠方,長長的天際線,一望無際的藍天、大海,大片新綠的草原,廣闊的沙灘 …… 不同於一般以人物主體的構圖,插畫家葉祥明的生命哲學「相較於大自然,一切都是渺小的」在其中畫作中表露無遺。這份跨越國界的人類原始情感,也紛紛受到各國讀者的喜愛。 而我與葉祥明畫作相遇的契機,是在數年前敦南誠品的一場插畫展「傑克的訊息」。單純的構圖、溫暖的色調、詩意的敘事 …… 在寧靜與和諧中藏有堅定且溫暖的力量,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。而後回頭瀏覽作者資訊時,卻在日本知名插畫家的抬頭下,看見一個相當中國人的名字「葉祥明」。正感到疑惑時才在作者簡歷中得知,原來他是華人移民的第三代。 1946 年生於日本熊本, 1970 年至紐約學習油畫。 1972 年出版第一本創作繪本「我凳子上的白色小鳥 ( ぼくのべんちにしろいとり ) 」後大受歡迎,也在英國、法國、瑞典等國家發行。 1990 年以「風與雹 ( 風とひょう ) 」獲得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的插畫獎,隔年於神奈川北鎌開設了「葉祥明美術館」,並持續創作,除了繪本外,也出版不少詩集。 2002 年回到自己的故鄉,成立「葉祥明阿蘇高原絵本美術館」。 那時看著被綠樹包圍的高原美術館照片,口中還喃喃地說著「好想去喔!」但這個小小的想望,早也隨著時間飄散,直到在阿蘇旅居後才再度喚醒那遙遠的記憶。 前往南阿蘇   探訪夢想中美術館 位於南阿蘇山間的「葉祥明阿蘇高原絵本美術館」,每天只有三班公車來往,但也正因交通不便,可摒除喧鬧的人群,運氣好時還能享有 VIP 級的包場禮遇。 這棟歐風建築的美術館座落於綠色草原間,正門口旁還有傑克小狗的狗屋。 館內以白色調為主軸,左邊為商品販售區,右邊附設有咖啡喫茶空間,內側為展覽區,展示的原稿圖以葉祥明的《小白狗傑克 ( 白い犬のジェイク ) 》系列,以及其弟葉山祥鼎的《藍色蜜蜂 ( ブルー・ビー ) 》系列作品為主。 然而,這

雜貨迷,這樣遊阿蘇!(後篇)舊洋裁女子學校的雜貨聚落、昭和懷舊品專賣店

離開阿蘇神社踏上水基巡禮,走到 猿田彥 史蹟 ( 史跡 さるだひこだいじん ) 石碑 後,許多人都以為岔路後就是住宅區了,便由此折返回神社,但其實真正的雜貨之旅,可是從這裡才正式展開呢! 註:在日本神話「天孫降臨」傳說中,天照大神之孫「瓊瓊杵尊」從高天原 ( 天上 ) 降臨葦原中國 ( 日本 ) ,途中遇上一個鼻長七呎、身長七尺、紅臉的怪人「猿田彥 ( さるだひこだいじん ) 」擋在衢道上,要將天孫迎接至高千穗;而此處 ( 猿田彥 史蹟 ) 據說就是神話中的擋住天孫去路的衢道。 舊洋裁女子學校 (旧洋裁女学校跡) 的雜貨聚落 依著略微退色的木製指示牌遠離人來人往的商店街,彎入寧靜的常民街道,跨過小石橋,淡綠色的木造建築直挺挺的豎立於樹林間。這棟木屋是明治 35 年 (1902) 所成立的「私立宮地裁縫女學院」至昭和 52 年 (1977) 閉校,一度被改為裁縫工廠,但在平成 13 年 (2000) 停工後就被荒廢 ,直到平成 17 年 (2005) 被退休的公務員木下英夫與妻子菊子買下,並花了三年多整修校舍。 採用不破壞原結構,盡可能修復當時樣貌的手法翻修,經整頓後這散發著舊時代美好的空間 ,讓古道具及雜貨的同好們,紛紛要求想進駐於此,於是「舊洋裁女子學校」轉身成為了今日雜貨聚集小型聚落。 雜貨 & 洋服《 Little eagle & AOtsuki 》 踏入木造的舊校舍內,地板傳來嘎吱嘎吱的聲響,長長的走廊上, 陳列著跨越昭和、平成、大正三個年代的舊家具 , 導演三谷喜幸鏡頭中老日本的氣息 飄散於空氣之中。走廊的另一側,至今仍保有當時教室的格局與氛圍,寬敞的方正空間,大大的墨綠色黑板,除去了課桌椅,換上原木色各式家具及吊掛於天花板的漂流木。 帶有新民藝日常美感的 生活雜貨,擺放於老家具上, 帶點波希米亞自然隨興風的服飾 ,則垂掛於漂流木打造的陳列衣架上。 除了生活雜貨外,內也設有咖啡空間, 讓人可在此休息片刻幻想一下當時數台裁縫機一同 喀噠喀噠喀噠 轉動的場景。 法國雜貨 &Café Shop 《 cafe et brocante Tien Tien 》 淡綠色的木屋 (Little eagle &